品牌認知營銷法則一二三|歐賽斯品牌研究
品牌認知,直觀的理解是“受眾對這個品牌了解多少”。看似簡單的問題,卻恰恰是個覆蓋面很廣的課題,幾乎涉及企業的方方面面。
一個成功的品牌,首先應該具備比較高的知名度,然后是受眾對該品牌的內涵、個性等等有較充分的了解,并且這種了解帶來的情感共鳴是積極的、正面的,最后,在使用了產品、認可了產品價值后,還會再次重復購買或形成口碑推薦,成為忠誠的消費者與傳播者。
品牌認知度是品牌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,它是衡量消費者對品牌內涵及價值的認識和理解度的標準。品牌認知是公司競爭力的一種體現,有時會成為一種核心競爭力,特別是在大眾消費品市場,各家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同質化嚴重,這時消費者會傾向于根據品牌的熟悉程度來決定購買行為。
那么,品牌認知的基礎元素都有哪些呢?
1. 差異性:代表品牌的不同之處,這個指標的強弱直接關系到經營利潤率。差異性越大,表明品牌在市場上同質化程度越低,品牌就更有議價能力。差異性不僅表現在產品特色上,也體現在品牌的形象方面。
2. 相關性:代表品牌對消費者的適合程度,關系到市場滲透率。品牌的相關性強,意味著目標人群接受品牌形象和品牌所做出的承諾,主觀上愿意嘗試,也意味著在相應的渠道建設上有更大的便利。
3. 尊重度:代表消費者如何看待品牌,關系到對品牌的感受。當消費者接觸品牌進行嘗試性消費后,會印證他們的想象從而形成評價,并進一步影響到重復消費和口碑傳播。
4. 認知度:代表消費者對品牌的了解程度,關系到消費者體驗的深度,是消費者在長期接受品牌傳播并使用該品牌的產品和服務后,逐漸形成的對品牌的認識。
在品牌認知的四個支柱之間,相互間的關系非常關鍵。
當差異性高于相關性時:表明品牌具有正確的發展方向和空間,差異性明顯,議價能力良好,同時相關性存在,目標人群逐步認同品牌。而未來在保持差異性的同時,相關性可以得到增強。例如Calvin Klein、Swatch、星巴克、奧迪等。
當相關性高于差異性時:表明品牌的獨特性逐漸消失,可能被其他類似品牌替代,而相關性越大,意味著該品牌越適合大眾的需求,價格將會成為影響銷量的主要因素,降價促銷成為保持市場的唯一重要行為,品牌競爭力逐步下降。這正是許多品牌常犯的錯誤:缺乏對目標消費群更深入細致的工作,盲目地讓品牌迎合大眾的口味,最終因為追求短期銷量而喪失了品牌差異,被市場巨大的慣性同化。例如邦迪、家樂福、李錦記、聯想電腦等。
當尊重度高于認知度時:表明消費者的評價很高、很喜歡,并期待進一步了解該品牌,認知度因此會逐步上升。整體而言,品牌處于這種狀態是良性的。例如費列羅、IBM、The Discovery Channel/探索頻道、林肯汽車、戴森、華為手機等。
當認知度高于尊重度時:表明消費者十分了解該品牌,但覺得品牌沒什么特別之處,嚴重時可能出現類似“因了解而分手”離婚的狀態,這也是品牌常犯的錯誤:在過多地告知消費者各類品牌信息甚至杜撰品牌故事的同時,放松了品牌基礎工作如質量、服務等的維護。例如恒大冰泉、腦白金、巨能鈣、兩面針等。
每一個商業品牌,都包括兩大元素:核心認知和延伸認知,二者相輔相成。核心認知,指的是品牌內涵中最獨特、最個性的元素;延伸認知,指的是一些雖并非特別關鍵,但也不可忽視的品牌元素。
從受眾角度來看,每一個商業品牌,都會在受眾心智中引起兩種類型的共鳴:感性的和理性的。二者互相支撐。受眾總是先從感性上認識你的品牌,然后才會深入到理性層面。
品牌營銷的世界沒有真相,只有認知。
在品牌認知營銷中,讓消費者確立對品牌的認知很重要,營銷能不能成功不在于品牌產品本身有多好,而是在于消費者認為該品牌的產品有多好!營銷競爭就是各品牌之間如何獲得消費者心智認知的較量。營銷不是產品和產品之間的競爭,而是認知和認知之間的競爭。
要想營銷獲得成功,改變消費者認知是第一策略,甚至是唯一策略。
一個品牌想要從誕生到被大眾青睞,必然要歷經認知、認識、認可這三大過程。
1. 建立消費者認知
營銷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消費者認知,除了布局用戶的流量池外,品牌營銷的關鍵就在于強化識別。消費者能通過logo、色彩圖案或者是其它抽象符號一眼就辨別出對應的品牌形象,這就是消費者的認知,消費者一眼認出你,并且認識你是誰。而想達到強化識別的效果,品牌營銷在建立認知這個過程中需要學會一套加減乘除的營銷法則。
第一步做減法:減就是把產品簡化,找出核心的關鍵本質。
第二步做乘法:把提煉出來的核心點進行成倍放大。
第三步做加法:給提煉出來的核心特質添加豐富的主觀信息感知。
第四步做除法:屏蔽一切雜亂信息,圍繞核心去做對應營銷。
2. 與用戶建立聯系,讓用戶了解品牌
品牌營銷的第二步就是與用戶建立聯系,讓用戶通過這層關系了解品牌。而要想一個用戶對品牌產生興趣,肯定就要具備想應的利益鏈存在,比如這個品牌跟用戶有什么關系?或者是在品牌茫茫之中用戶為什么選擇你?想要構建出這種認識關系的鏈接,品牌營銷就必須要達到兩個條件:足夠的購買理由以及差異化標簽。
3. 讓用戶認可
品牌營銷的第三步,讓用戶認可。在這個認可的過程中,企業就需要給這個品牌賦能更多的表現形式,比如生活、情感以及價值觀等等。人們信服耐克,因為它的一句just do it讓人們對運動感悟頗深;人們為什么在喜慶場合選擇香檳,那是因為香檳除了能喝外,它還被賦予了勝利和喜慶之意。想要構建出用戶的品牌認同感,在品牌營銷上企業就需要從以下幾個維度去完善品牌的附加效能。
身份認同:讓品牌能為用戶發聲。比如奔馳是富豪階層,寶馬則是年輕新貴。(不過目前奔馳已經也把營銷市場轉向了年輕人群)
審美認同:讓品牌能凸顯出用戶的品味。比如網易嚴選的出現。
情感與精神認同:讓品牌能代表用戶夢想。比如keep,自律給我自由。
超競爭時代,供大于求,商戰的方法發生了改變。電子商務重構了渠道,渠道的作用變得越來越弱。如今,所有的商戰發生在消費者的腦子里面,如果在消費者腦子里面相對競爭對手不能取得優勢位置,就基本上不會成功。
整個商戰核心在于能否在消費者心智端取得優勢位置。企業經營的成果是「品牌認知」,有認知才有選擇。從認知到認識再到認可,這就是品牌營銷的一個完整系統。歐賽斯認為,不論營銷方式如何變化,品牌營銷的本質就是一個認知深化的過程,一旦企業與用戶之間構建起一道穩定的關系鏈,這個時候品牌就隨之成熟。